随着中国的开放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会选择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或者本地学校接受教育。了解不同学校课程的区别以及特点,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本地学校课程、主流国际课程以及部分其他国家本地课程的由来和特色。
中国的学校课程可以分为小学课程、初中课程和高中课程三个阶段。这些课程基本都是由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强调语文、数学等基础科目的学习。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也有一定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高考是中国普通高中教育的终极目标,决定学生能否进入理想的大学。中国的课程较为注重考试,是应试教育的典型代表。
当今国际学校开设的主要课程有IB、A-Level、AP等,都具有自己的特色。I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设置涵盖众多学科;A-Level则提供众多选修课程,侧重专业知识学习;AP课程难度大且内容深入,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这些国际课程都受到世界一流大学的广泛认可。
除此之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本地高中课程,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课程。这些课程结合所在国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特点开发,也都获得本国大学的认可。了解不同课程的特色,对最终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课程非常重要。
中国本地课程侧重应试训练,注重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学习
中国的本地课程包括小学课程、初中课程和高中课程。这些课程内容主要是由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强调语文、数学等基础科目的学习。小学时主要学习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体育与健康等课程。初中增加了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学习。而高中阶段则需要备战高考,语文、数学等主科会占据主要精力。这种应试导向的课程设计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也限制了学科之间的交流融合。但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倡,初高中也有一定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有助于扩展视野。“考试决定一切”的最大问题在于大学录取过于看重高考成绩,这导致中国的本地课程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框架。课程内容和高考紧密结合,考核成绩成为学习的最终目的。语文和数学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 teach-to-the-test 的教学方法也比较普遍。这种注重应试训练的课程设置明显与西方国家追求全面发展的理念不同。
IB课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兼顾人文和科学课程
IB课程由国际文凭组织设计,强调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它的课程设置涵盖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学生必须同时学习语言、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等6大学科组的课程。此外,IB课程还要求学生完成关于创新、活动和服务的CAS项目,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在IB课程下,学生不能只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学习,而要接触不同学科,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均衡的课程设置使IB与应试教育明显不同,也更具备国际视野。IB的评价方式也强调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而不仅仅是测试成绩。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可以说,IB课程下学生既专业又全面,这正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A-Level提供大量选修课程,侧重专业知识学习
A-Level课程是英国的高中课程,提供了70多门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3-4门课程进行深入学习。这种课程设置强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中国的A-Level课程主要开设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理科课程。每门课程的学习时间有1-2年,内容专业而深入。这与中国的统一高考课程不同,A-Level允许学生花更多时间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课程。这种侧重专业知识学习的模式,使得学生可以在某一领域获得深厚的积累。但A-Level的选课制也有一定局限性,学生的选择可能会比较片面,缺乏对其他领域的认识。不同学生的课程组合也因此存在明显差异。
AP课程难度大,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AP课程由美国大学理事会设计,其内容相当于大学的预科课程。AP课程的难度非常大,内容深入且涵盖面广,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美国的常规高中课程相比,AP课程的学科更学术化,所学知识更为先进和抽象。理科AP课程如物理、化学的难度尤其大,需要学生具备牢固的基础知识。选择AP课程的学生必须能够适应其快节奏和高要求的学习方式。同时,AP的测试也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AP课程的设置与考核都需要学生有超常的学习动力和自制力。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方式能锻炼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但也有可能对部分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学校需要重视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
中国的本地课程和主流的国际课程如IB、A-Level、AP都有各自的特色,其他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本地课程也结合了当地的教育理念。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课程时,需要全面考虑孩子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未来升学打算等因素,选择最适合孩子的课程,让孩子在适合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