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地公布高考分数线,进入了高校录取季。这时期,一些不法分子就会以各种方式诈骗考生和家长。教育部提示,在高校招生期间,要特别警惕诈骗。常见的招生诈骗方式有:谎称有高校“内部指标”出售、宣称通过“补录”实现低分高录、故意混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等。近期,就有多起这样的招生诈骗案件被破获。

女子通过虚构音乐学院“内部指标”骗取家长12万操作费

最近,北京一中院审结了一起高考招生诈骗案。案中,被告人刘某向受害人肖某谎称自己与某音乐学院有“内部指标”协议,能让肖某的孩子不用考试直接被音乐学院特殊招生录取,但需要支付12万元的操作费。肖某起初相信了,后经多方求证,发现刘某完全是在撒谎,自己已经上当受骗。类似的手法极为卑鄙,利用家长盲目相信有“后门”或者“捷径”的心理设置陷阱,结果害人害己。这种通过虚构“内部指标”或“关系”的招生诈骗手段已经屡见不鲜,考生家长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警惕,选择正规的报考途径,拒绝相信花钱可操作招生的谎言。

男子冒充能帮助考生就读名牌大学 21万元诈骗获刑

湖北一男子叶某以能帮助某考生的孩子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为名,向考生家长收取活动费、保证金、录取档案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累计达21万元。事后考生并未能进入该校就读。检察机关认定叶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原审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后经律师辩护,法院改判2年有期徒刑,缓刑3年。在每年的招生季,类似冒充招生内幕关系的诈骗案件较为多见。这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家长的盲目性和急切心理设下陷阱。考生和家长面对此类诈骗时,一定要理性分析,不能轻信谣言,主动向学校招生办求证,避免上当受骗。

男子谎称可通过体育学院“关系”招生 诈骗9.5万

北京一诈骗案中,被告人刘某向一考生家长谎称自己通过“关系”能安排该考生被某体育学院的体育舞蹈专业录取,双方签订了居间协议,家长支付了9.5万元中介费。但之后考生并未收到录取通知书,刘某又以补录名义要求缴纳1.1万元学费,直到家长报案,才发现整个都是骗局。利用考生对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的向往,编造所谓的“内部关系”或“额外招生计划”,实属丧心病狂,考生家长在选择正规报考途径的同时,也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警惕,不要轻信此类虚假信息,避免引火烧身。

通过上述案件可以看出,招生季是一个高发期。不法分子往往编造高校“内部指标”等,利用家长和考生的急切心理实施诈骗。面对各种招生诈骗手段,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谨防上当,避免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