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学校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在近年来备受关注。中加学校的办学主体都是民办而非公办,它是在政府支持下由中加双方共同举办的一种国际办学模式,整体课程框架以中国课程为主,结合了加拿大或其他国外的特色课程与教学理念,形成了一套融合中西方教育精髓的体系。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升学率高,大学录取实力强。中加学校的课程结构综合了国内教育部课程标准和特色课程两方面,其民办的办学理念和融合中西方教育精髓的课程和教学模式,也为其推进国际化办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章将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加学校民办办学的理念以及其国际化课程设置。
北京中加学校成立于1997年,是北京市第一所实施中外合作的国际化新型学校
北京中加学校成立于1997年,是北京市第一所实施中外合作普通高中教育的新型学校。其合作办学的中方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外方是加拿大纽宾士域省教育部和加皇国际教育集团。北京中加学校开创了北京市中外合作办学的先河,也是中国内地最早实施中外合作普通高中教育的学校之一。1997年,北京中加学校就已被正式吸纳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俱乐部协会成员校。2003年,国家教育部还指定北京中加学校为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唯一联系校。由此可见,北京中加学校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处于率先地位,是国内实施新课改的先行者。
中加学校的办学主体都是民办机构,整合中国国内课程和部分加拿大课程
中加学校的办学主体大多是民办机构。如北京中加学校的中方办学主体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属于民办性质。不同于纯粹的公办学校,中加学校在政府支持下整合国内课程与部分加拿大课程,形成了一套融合中西方教育精髓的课程体系。这种办学模式综合公办与民办的特质,既保证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又具有民办机构的灵活性与开拓创新精神。这有利于中加学校不断优化完善国际化办学、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中加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西融合,课程框架以中国课程为主,增加了特色课程
中加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实现了中西方教育的有机融合。其课程框架以中国国家课程标准为主体,如北京中加学校开设国内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多门必修课。在此基础上,中加学校在保证中国课程的全面性、系統性的前提下,吸收融入加拿大和其他国外学校的部分特色课程,如AP课程、商业课程、艺术课程等。这种课程设置保证了学生掌握扎实的中国基础知识,同时开拓国际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契合国际教育理念,为学生未来升学就业创造更广阔的出路。
中加学校实行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中西教师共同执教
中加学校最大的特色在于采用国际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北京中加学校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来自加拿大,中西方教师共同参与课程教学,统一遵循国际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机会。在长期的互动中西方教学中,中加学校形成了独特的国际化育人环境。而且北京中加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教育交流活动,这进一步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使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世界观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中加学校实行独特的升学方式与国际接轨,以契合国际升学模式
中加学校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升学方式。北京中加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不参加国内高考,而是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业表现和综合素质直接申请赴国外大学升学。这种升学模式不受国内统一高考的约束,更贴合国际流行的升学制度,为学生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北京中加学校为例,其毕业生升读国内外大学的升学率达98%以上,获得国外大学奖学金的比例高达83%。这充分证明中加学校实施国际化升学方式的成功效果。
中加学校的融合中西方教育精华的办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意识
中加学校实现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升学路径的国际化后,其独特的办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整合中西方文化的世界公民,他们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懂得跨文化沟通,有强大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如北京中加学校的学生在抗疫期间主动自制口罩捐赠医院,还制作宣传视频号召全校师生共渡难关。这充分展现出中加学生积极进取的品格。总体来说,中加学校的办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社会主导力量方面大有可为。
综上所述,中加学校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其办学主体都是民办机构,在政府支持下整合中国国内课程和部分加拿大课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课程体系。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升学率高,大学录取实力强。中加学校在课程、教学模式、升学接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国际化的融合与创新,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独立思考能力与跨文化意识。这种民办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