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中国家庭青睐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这类大学吸引家长的原因有二:一是这类大学的硕士学位受国外学校认可;二是相比国内一本大学,中外合作大学的录取难度似乎较低。然而,部分考生及家长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中外合作大学的学费往往较高,且大多数专业对就业前景缺乏考量。当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的考生错误选择了中外合作大学时,该何去何从?本文将提供若干建议。

中外合作大学学费高昂 须慎重考量家庭经济实力

中外合作大学的学费确实较高,一般都在每年5-8万元人民币。部分热门专业的学费甚至可以达到每年10万以上。这对许多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负担。考生在选择中外合作大学时,必须充分考量自身家庭的经济条件。如果家庭经济拮据,需要举家供读的话,很容易造成经济上的巨大压力。其直接后果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才,反而可能给家庭和学生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即使勉强负担得起一两年的高昂学费,但若专业对就业前景不佳,几年下来也可能坚持不下去。因此,考生及家长在选择中外合作大学前,一定要深入分析专业对口程度、就业前景以及自身家庭的经济实力。盲目报读中外合作大学很可能造成经济困难和学习上迷茫。只有当家庭经济能力强劲,或者获得奖学金支持时,才可放心选择中外合作大学中的优质专业。

中外合作大学多数专业对就业前景缺考量 须谨慎选择

相比国内一本大学,中外合作大学的很多专业其实并不突出。以中外合作办学的211大学为例,生源和教学资源其实并不如985或双一流高校。然而高昂的学费却让人们产生了比211大学更高的期望。结果是不少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optimistic。例如传统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国内211大学也许更好;热门专业如计算机、金融、会计等,名牌大学如清华北大更胜一筹。中外合作大学的优势反而更多体现在研究生阶段,毕业后可获国外知名大学的硕士学位。所以说,考生及家长在选择中外合作大学时,一定要深入对各个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调查和分析,看清楚该校在该专业上的实力和劣势,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望。选择时也要考量自身的兴趣特长,选则一个既符合自己也比较适合就业的专业,这样在校期间才能全身心投入,未来也比较容易发展。

误报中外合作大学 可选择耐心复读或转专业

刚高考结束时,许多考生和家长的情绪还不太稳定,很容易因一时失意而作出过激决定。如果发现误报了中外合作大学,其实仍有以下选择:第一,如果家庭经济能力一般且不想冒险,可以选择耐心复读一年,争取考上真正合适的学校和专业;第二,如果实在不想复读,也可以在开学前办理转专业手续,转到该校相对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当然,这需要提前做足功课,深入调查该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情况、就业方向等信息。无论选择复读还是转专业,都需要冷静分析,做出对自己未来最有利的选择。千万不要一时间冲动作出害自己的决定。

复读需谨慎避免浪费学费和时间

选择复读的考生需要注意两点:第一,一定要确定自己前一年高考发挥失常的原因,否则很可能重蹈覆辙;第二,复读期间要有明确的复读计划,不要虚度时光。具体做法可以是:找好专业强势的教练,了解自己哪些知识还不扎实,在哪些题型上容易失分;同时也要加强专业课和英语的学习,争取能在这些科目取得大幅提分。在此基础上,还要合理安排时间,适当参加些兴趣班或活动,丰富自己的经历。如果仅仅重复高三的学习方式,很可能一年下来仍然难以取得突破。所以说,复读必须慎重,需要详细计划,并针对性提高自己的各科实力,争取在下一年度高考取得好成绩,如愿报考理想的学校专业。

转专业须考量兴趣和就业前景

在中外合作大学内部直接转专业也是个可行办法,但同样需要谨慎考量。首先要看新专业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要考察新专业的毕业就业方向,看是否口碑好、就业前景佳,最好能咨询在读学长学姐的意见。再次要看新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本科阶段通常前两年是公共基础课,所以若在大一之内转专业,课程接轨相对容易。最后还要注意不同专业转专业的具体政策,部分热门专业只接受本校或部分专业学生转入。综合考量这些因素后再做决定,才能使转专业更加顺利,并最终取得专业学习的成果。

中外合作大学并非唯一出路 即使复读也留有选项

中外合作大学并不是考生的唯一选择。即使真的不想再复读一年,考生也可以选择报考独立学院、高职高专、特殊类型学校等,这些学校的学费相对低廉,就业面也更广。重点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方向。另外,考生也可以放眼境外,通过各种途径申请赴国外学校或机构学习。例如申请某国的高中预科班,这样既可以体验国外教育,也为未来申请该国名校打下基础。总之,出路很多,考生与家长切忌因一时失利就否定自己。只要努力发掘自身优势,就一定能找到最合适的去向。

对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而误报中外合作大学的考生,既可选择耐心复读,也可考虑转专业,但两种方式都需要慎重考量。无论如何,中外合作大学并非唯一选择,通过努力,考生仍有机会进入真正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关键是理性看待当下形势,不要盲目从众,也不要一蹴而就放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