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高校对来自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提供了大量补助和优惠政策,引发了部分国内学生和公众的不满。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通过培养大批非洲留学生精英,希望他们毕业后回国后对中国持友好态度、在本国担任要职,从而达成政治和经济上的长期战略目标。

补助留学生的做法历史悠久

早在1900年,美国就通过庚子赔款资助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这批留学生中后来出现了多位国民政府高官和知名学者。1908年,美国又主动提出用剩余赔款资助更多中国留学生,这就是著名的“庚子留学生”。现在中国对非洲留学生的做法,采用了和美国当年类似的模式。

培养亲华派精英回国效力

这些留学生大多来自非洲小国的权贵阶层,具有很强的政治背景。比如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他在中国念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对中国了解格外深入。在他担任总统期间,中埃之间经济合作迅速扩大。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国期待这些留学生毕业后,成为本国的亲华派精英,在各行各业为中国谋利。

通过文化传播提高中国影响力

这些留学生在中国长期生活,必然会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回国之后,他们或多或少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留学生人数足够多,久而久之就会消除误解,增进相互了解,这有利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引入留学生有利高校国际排名

国际排名中的“国际化”指标,很大程度上看重的就是留学生人数和比例。所以高校也希望通过增加留学生,使自己的世界排名能得到提升,这是重要的政绩。

中国政府和高校重金补助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留学生,目的在于通过培养大批亲华派精英,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从而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获得长期战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