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ctivated Clotting Time)即活性凝血时间,是临床上常用的反映体内凝血功能的一个指标。它能快速准确地监测肝素和其他抗凝药物的抗凝效果,因此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体外循环手术以及血液净化等过程中都有重要的应用。本文将从ACT的定义、检测原理、正常参考区间、临床意义几个方面全面介绍ACT在医学领域的多重应用。

ACT是通过测量全血样本在激活剂作用下凝固所需时间反映凝血功能的指标

ACT全称Activated Clotting Time,中文名称为活性凝血时间。它是通过在全血样本中加入激活剂,测量样品从加入激活剂开始,到检测到凝固端点所需的时间。检测原理上,ACT测定内源性(组织因子)通路的凝血过程,反映体内凝血酶原的活性。因此,它能更准确地反映抗凝药物如肝素对凝血酶原的抑制作用。

ACT正常参考区间一般为70-120秒,可用于监测各类抗凝治疗的效果

对于成人来说,ACT正常参考区间约为70-120秒。当使用抗凝药物进行抗凝治疗时,ACT值会显著延长,这反映了抗凝药物的生理学效应。比如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目标ACT抗凝范围可达150-600秒;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目标ACT范围为400-480秒。通过监测ACT值的变化情况,可以实时评价抗凝治疗效果,指导用药调整。

ACT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需要抗凝治疗的心血管疾病诊疗过程

由于ACT能敏感地反映体内凝血功能变化,它在需要抗凝治疗的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疗过程中都有重要应用。比如心脏介入治疗、体外循环手术、血液透析时的抗凝监测,都需要ACT的支持。这是因为上述过程中都需要大剂量抗凝以防止血栓事件发生,而ACT比传统APTT检测在这些情况下更为敏感和准确。采用ACT检测可以使患者得到更精准的个体化抗凝治疗。

ACT通过测定全血在激活剂作用下的凝固时间,能敏感地反映体内凝血酶原的活性水平。它是临床监测各类抗凝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有重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