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英语学习的社会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过去,英语代表着与外界接轨的窗口,掌握英语被视为改变命运的关键。因此,不管是高考还是研究生考试,英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以及国内就业环境的变化,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都有所下降。最近,就有建议高考将英语从主科降为选考科目。本文将分析英语在中国的社会地位变迁,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使英语逐渐成为国内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为了学习先进技术,需要大量翻译外文资料,掌握英语成为迫切需求。随后,英语逐渐取代俄语,成为国内教育的主要外语。1987年,《北京日报》刊文,将英语描绘为“人生斗争的武器”,这进一步推动人们接受英语。高考改革后,英语分数占比迅速从10%上升到60%,学校纷纷放弃俄语转向英语教学。可见,80年代以来,英语已经成为国内了解外界先进文化、技术的重要窗口。它开始深深影响中国的教育和社会发展。

90年代以后,国内出现学习英语的热潮

9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上出现学习英语的热潮。一方面,大量留学生出国见识外面的先进文明,将美国描绘成黄金国度,这吸引更多人前去看一看。另一方面,外企进入中国在高薪招聘会英语者,掌握英语成为社会阶层跃升的重要途径。于是各种英语培训班应运而生,李阳等曾一度成为英语学习的偶像。可见这一时期英语已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改变命运的关键。随着中国融入世界体系,英语地位更加巩固。

2008年奥运会之后,英语学习热潮开始退去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各地人们都在疯狂学习英语,可谓英语热潮的高峰。但此后中国实力日益增强,经济水平提高,英语优势开始弱化。现在大学生也更愿在国内发展,英语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减弱。培训市场明显降温。可见,随着国力增强和社会环境变化,英语已经从前些年的必修课变成了一种选修的技能。它的社会需求正在下降。

当前,取消英语主科地位的呼声渐浓

近年来,随着语文数学等主科地位上升,以及国内环境变化,英语主科地位遭到挑战。许多地方已经实施中考改革,适当降低了英语分值。2019年上海市便有人大代表提案将高考英语改为选考科目。现在不少人认为,英语学习占用了过多时间,应用价值并不高。这些都预示着英语在中国的社会地位还会继续降低,其考试中的必考属性也会调整变化。但作为一门语言,它的基础作用仍不可或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在中国的社会地位正在发生变化。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就业环境的变迁,英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都有所下降。因此,预计未来英语在中国的地位会继续降低,其高考和研究生考试中的分值也会相应调整。但是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语言,其基础性作用仍将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