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敏斯特模式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制民主形式,它强调议会的最高权力地位。在威斯敏斯特模式中,行政权需要获得议会的支持,否则内阁将被迫辞职。近年来,英国频繁更换首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威斯敏斯特模式调整中的特点。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分析威斯敏斯特模式中议会与行政的权力关系。

威斯敏斯特模式中,行政权往往隶属于议会权力,行政机构需要获得议会的支持方能执政

威斯敏斯特模式是议会至上权力结构,议会权力高于行政权力。按照威斯敏斯特模式,国家元首只是一个虚位元首,行政机构需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如果内阁失去议会的支持信任,将被迫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大选。这就决定了行政机构必须寻求并维持来自议会的支持,否则将失去执政地位。所以,在威斯敏斯特模式中,行政权往往隶属于议会权力,行政机构的生存必须依赖于获得议会的支持,这是行政权力受限和被约束的体现。

英国首相作为行政权和立法权的核心,有时被描述为威斯敏斯特模式中的“帝王”

英国首相既是政府首脑,行使行政权;又是下院多数党领袖,主导立法权。在内政外交甚至军事国防事务上,首相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力。这使得英国首相集行政权与立法权于一身,有时甚至被描述为威斯敏斯特模式中的“帝王”。 其强大的行政权体现在可以自主组建内阁、任免大臣,内阁必须执行其决策意志。在立法权上,虽然议会表面上由议长主持,但首相通过所属政党可以左右议员表决。所以,英国首相既是政府总理,又是议会实际领袖,这种双重身份使其权力之大有时超过美国总统。但是这种强大的首相权力也始终受到议会监督,一旦失去议会信任就会被迫下台,正显示出威斯敏斯特模式的特点。

首相权力的制约主要来自政党竞争、议会监督和社会舆论

虽然首相在威斯敏斯特模式中权力巨大,但也面临制约。首先在本党内部要通过竞争才能成为领袖;其次需要争取党内不同派系支持,比如适当平衡派系力量分配官位;再次在日常政治活动中,首相的决策也要考量议会与社会舆论,否则将失去支持。比如因社会舆论压力,约翰逊不得不就性骚扰丑闻引咎辞职。所以,尽管首相有时被称为“帝王”,但其权力并非“独裁”,政党竞争、议会监督和公众舆论都对其产生关键制约作用。

英国频繁“换相”常因重大环境变化和治理挑战所致

这些年英国政坛频繁更替首相,常是由于重大环境变化带来的治理挑战所导致。如脱欧谈判、新冠疫情以及最近的通货膨胀危机都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冲击,部分选民对政府治理能力丧失信心,这些都通过议会直接或间接施加压力,迫使首相引咎辞职。可以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治理挑战激化了政坛矛盾,推动了“换相”。但这恰恰反映出威斯敏斯特体制的自我调节与修复能力,通过更替首相来应对挑战。所以频繁“换相”也不意味着威斯敏斯特模式本身存在问题。

议会制的设计容易导致“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更替

威斯敏斯特模式中,首相直接从议会多数党产生,不需重新大选。这为执政党内不同派系针对政策路线和制定的政策目标出现分歧时,通过不信任投票、党内政变等手段更换首相提供了制度基础。新任和前任首相可以属于同一政党不同派系。这种低成本的“换相”,往往出于改变政府政策取向和重整内阁的目的。可以说,这种议会制的设计为政治精英重组提供了制度便利,容易出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高频率政治更替,这也是威斯敏斯特模式的一大特点。

综上所述,威斯敏斯特模式中行政权需要依赖议会权力,否则将失去执政地位。尽管英国首相同时掌握着行政权和立法权,但其权力并非不受约束,仍会受到议会与社会舆论的监督。近年频繁换相反映的更多是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而威斯敏斯特模式具有内在的调节与修复机制。总体而言,在威斯敏斯特模式中,议会对行政的制约与监督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