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在国际学校教育中一直有着核心地位,但国际学校的数学教育与国内公立学校存在一定差异。国际学校数学课程整合中外课程体系,英文授课居多,注重数学思维和逻辑的培养。低年级从趣味性打开数学世界大门,高年级接触代数、几何、统计等进阶内容。跨文化教学使语言成为常见难点。国际学校数学学习虽有运算薄弱等问题,但开发兴趣和掌握逻辑仍是成功之道。
中小学阶段中英文双语课程,打下数学基础
国际学校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一般都会采用中英双语教学的形式。中文数学课由双语数学老师负责,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讲解;英文数学课由外教负责,突出数学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这种中英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基础数学概念和技能的同时,也掌握相关的英语表达,打下扎实的双语数学基础。具体来说,中文数学课偏向知识传授,英文数学课则强调英语应用。两者结合,既学习数学本身,也锻炼了英语水平。这为后期全英文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除此之外,小学数学课堂注重启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种形式的探索活动,以趣味性打开通往数学世界的大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形式的运用,也增加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全英文授课,连系国际课程体系
进入初中后,国际学校的数学课程完全使用英文授课。英文授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 systematic 的数学知识框架,为后续的 IGCSE 和 IB/A-Level 做好语言方面的准备。具体来看,初中数学全英文教学有以下特点:第一,课程内容体系化。初中数学课程围绕代数、几何、概率等主题展开,内容之间存在逻辑联系。全英文授课有助于学生建立这种知识逻辑体系。第二,注重学科英语。数学专业词汇,如 quadrilaterals、decimals、fractions 等,需要通过全英文课程습得。第三,活学活用。全英文授课过程中,教师会组织讨论、展示、游戏等活动,锻炼应用能力。最后,与国际课程衔接。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与剑桥国际课程等衔接,为 IB 和 A-Level 做好铺垫。
高中深入代数、几何等进阶内容
进入高中后,国际学校的数学课程更加严谨和抽象。以 IB 为例,标准水平(SL)涵盖代数、几何与三角、统计与概率、微积分等内容;高级水平(HL)则增加了集合、复数、推论统计等难点内容。这些课程都达到了大学数学的预科水平。以几何为例,SL 需要掌握二维和三维几何形体的性质,HL 还会学习矢量和四维几何空间等。类似地,代数部分 HL 也会加入复数、矩阵等进阶内容。总体来说,高中数学课程知识广度和深度都有大幅提高,这为学生选择理工科专业打下扎实基础。
分层教学照顾不同程度学生
国际学校的数学课堂注重区分层次,照顾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具体来看,一是开设标准和高级课程。如 IB 的 SL 和 HL,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难度的课程。二是提供分层作业和测试。教师会准备多个版本的练习,难易程度不同。进行小测或单元测试时,题目难度也会有所差异。最后,对部分生开展拉伸教学。老师会给数学比较好的学生设计更有挑战性的题目,拓展思维。这种分层教学避免了单一标准的弊端,让每名学生都能在合适的难度下学习,帮助他们发展潜力。
语言障碍是公转国际孩子的困扰
对于从国内公立学校转入国际学校的学生来说,英语教学常常是最大的障碍。数学作为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学科,其专业词汇量大,一般英语水平的公转生常感听不懂数学课。具体来看,主要困难有:第一,数学符号和专有名词掌握不足。例如方程式、趋势、多项式等符号和词汇需要积累。第二,英文语法理解困难。数学题目中的长句和复杂语法构成障碍。第三,英文题目理解不到位。术语生词多,导致题意不清。最后,解题思路表达欠流畅。语言组织能力弱也会影响思维的清晰表达。因此,公转生需要在语言上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国际学校数学课堂上跟上进度。英语水平直接影响着对数学概念的吸收理解。
注重培养数学兴趣和逻辑思维
国际学校的数学教育注重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运用,并不仅仅强调机械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讨论、实验、游戏等方式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探究是重点,而不是做题量的堆砌。另一方面,国际数学课程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setGeometry、Algebra、Statistics等命题训练,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数学分析方法,并将这种逻辑思维迁移到其他领域。总体来说,这种过程性的数学学习更注重创新意识和核心能力的培养,而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这也是其区别于国内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综上所述,国际学校的数学教育具有中外课程整合、英文授课居多、分层教学个性化等特点。相比国内公立学校,国际学校数学更看重逻辑思维培养,而不仅是计算技能。公转国际学生面临一定语言障碍,但开发兴趣、掌握逻辑是应对之道。国际学校数学教育为学生奠定扎实基础,使其面对未来全球化挑战时具备必要的数学思维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