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内卷化日益严重,北大等多所高校开始进行绩点制改革,试图缓解学生们对绩点的过分关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最近宣布实行等级制考核,不再计算GPA。相比之下,清华大学虽也进行了绩点改革,但仍保留了对等百分成绩。这些举措都在试图摆脱“绩点为王”的困境,但其影响仍有待观察。无论采取何种绩点制度,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绩,注重能力提升而非分数攀比。但对于申请出国留学的学生,绩点转换仍需注意,要与国外学校沟通确认,争取公平评价。

北大生科实行等级制考核,摆脱GPA绩点焦虑

近年来,随着高校内卷化日益严重,学生们过分注重绩点成为一个普遍问题。为此,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2020级本科生开始,决定采取“等级制”的考核方式,用A/B/C/D/F五个等级替代传统的GPA绩点计算。根据北大生科的改革方案,学生的成绩不再依赖于期末考试这一项,而是综合考虑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再过分强调绩点的微小差异。同时,改革方案也明确指出,不再计算GPA排名,而用学生获得A及以上等级课程的百分比来反映成绩。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摆脱对绩点的过分依赖,学习重心回归知识本身的掌握。当学生不再为每门课程的几分差距焦虑时,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这样既减轻了学业压力,也让学习更有效率。所以北大生科的绩点制改革,是为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成绩观念,注重能力提升而不是分数的机械堆砌。这对于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内卷化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清华大学改革绩点制但保留对等百分成绩

相比北大生科的绩点全面改革,清华大学在这方面走的是另一条路。2015年,清华大学宣布对现行的百分制成绩进行改革,采用A/B/C/D/F等12个等级来评定学生成绩。这种国际通行的做法,旨在避免学生过分注重每一分数的微小差异。但是不同于北大的做法,清华大学在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每一个等级仍对应一个百分制分数,作为学生成绩的对等参考。也就是说,清华并没有完全抛弃百分制计算,而是在保留百分制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等级评定。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改革方案,一方面考虑到百分制对成绩转换和存档更加便利;另一方面,对一些要申请出国的在校生来说,提交百分制成绩也更容易让国外学校进行评估。综合来看,清华大学的绩点改革,既采用了国际通行的等级制以减轻学生压力,又留存了百分制作为对标,兼顾了改革和实用性。这种平衡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学生和家长的诉求。

绩点制度变革试图打破“绩点为王”格局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包括北大和清华在内,都试图通过绩点制度的变革,来解决“绩点为王”的问题,减轻学生过分追求高分的焦虑。目前常见的绩点制以及新提出的等级制评价体系,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以积分和排名为中心的做法。比如北大生科的等级制改革,不再计算GPA,这直接减弱了绩点的影响力。清华大学采用等级制的同时保留百分制,也淡化了分数差异的意义。这样的改革尝试,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转变成绩观念,正确对待考试分数,不要为了一两个百分点的微差就贪图短时间内获得提分,忽视了知识的实际掌握。可以看出,这些绩点制改革举措,都希望学生摆脱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更加关注学习过程,追求全面和可持续的能力提升。绩点不再是学习的唯一标准,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才是大学教育的核心。这些改革措施的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但其背后价值取向的确转变了过去笃信高分高绩点的思维定式,这对教育理念的更新有着积极意义。

绩点制变革对留学影响有待观察

近年一些高校取消绩点制的做法,对国内大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对于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改革带来的影响还有待观察。目前大多数外国大学在评价中国申请学生时,仍然要求提供百分制成绩和对应的GPA。以美国为例,绝大部分院校都会要求提交成绩单并进行独立评估,有些院校则要求提供由WES这类机构认证过的成绩报告。而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学校,也多参考申请者的原始百分制成绩。尽管部分学校理解并欢迎这些改革举措,但实际招生时,百分制成绩和GPA仍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所以,虽然高校的绩点制改革值得肯定,但对许多打算出国留学的在校生来说,保持几门主课成绩的稳定以及GPA的较高水平,目前仍然是必要的。学生需要注意不同学校的具体要求,与院校确认评估方式,确保成绩单符合要求。总体来说,这些改革举措对留学影响有待观察,但申请者仍需关注本科学习成绩以增加申请成功率。

北京大学等高校绩点制度改革,试图减轻学生成绩焦虑,鼓励学生正确对待成绩、注重能力提升。但各校改革举措不同,北大实行等级制,清华保留百分制。这些举措的影响尚待观察,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不过分在意绩点。申请出国留学的学生,需要注意不同国家学校的绩点要求,与其确认评价标准,争取公平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