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课程和IB课程都是面向有实力的学生,提供大学预科课程的项目。两者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课程难度也高于普通高中。但是,AP课程相对IB课程,选课更加自由灵活,强调理论知识学习,更依赖学生自身努力。而IB课程使用小组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
IB课程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IB课程非常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IB课程采用小组探究式的教学法,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们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和交流思路,最终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或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参与其中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并且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这也锻炼了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了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IB课程的探究式教学和小组合作不同,AP课程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偏向老师讲授,学生记忆的传统教学法。这种学习方式较难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协作的能力。所以IB课程的优势在于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处理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包括独立思考、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等。这些都是大学教育和未来职场求职都非常看重的能力。
IB课程要求参与社区服务,培养责任感
IB课程中有一个CAS(Creativity, Activity, Service)的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完成一定时间的志愿社区服务。这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比如学生可以选择加入社区义工服务团队,开展老人敬老院探访活动,或者在周末参与学校组织的植树造林公益活动,等等形式。这些志愿服务的过程可以让IB课程的学生走出课堂,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而AP课程没有类似的要求,更着眼于通过标准化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AP课程的学生通常比较注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考试科目的复习,备考高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所以这是IB课程相对于AP课程的一个独特之处,前者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属性和全球视野。
AP课程理论知识要求高,依赖自学能力强的学生
由于AP课程相当于大学的入门预科课程,所以知识理论内容的难度和深度都很高,已经超过了普通高中课程的层次。这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际上,很多选择AP课程的优秀学生都需要依靠课后大量的预习和复习来掌握知识,这需要很强的自控力和自学能力。而对一些自学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单凭老师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恐怕还不足以完全消化AP课程的内容,这时就需要学生自己课下认真学习,弥补知识的不足。
相比而言,IB课程更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法,不仅 teaches students knowledge,也注重 train students how to think,即知识传授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并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记忆理论知识的负担,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要求更高。所以AP课程更看重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而IB课程更看重思维能力强的学生。
AP课程可以自由选择参加考试科目
AP课程非常灵活,学生可以仅仅选择参加AP课程提供的某几门考试,而不必修读整套AP的课程内容。这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来选考AP考试科目。比如,一个学生可能对数学和物理很感兴趣并有天赋,那么他可以选择重点备考这两门AP考试;而对文科类课程不感冒的学生,可以直接放弃不学。这种选考灵活的特点,非常适合有明确学习方向,自学能力强的学生。
而IB课程要求学生选择标准级别和高级别课程各3门,共6门课程,这是获得IB文凭的必要条件。学生必须全面地学完整套的IB课程内容,然后参加所有的考试。这对学生的要求更高,门类也更广。所以相比之下,AP考试的选考自由度更大,学生可以更加个性化地选择自己的考试方向。这也使得AP课程更受到很多有自学动力和明确学习计划的学生的欢迎。
总的来说,AP课程和IB课程都面向实力强劲的学生,提供高难度的大学预科课程。AP课程学习方式更学术化,注重传授知识。而IB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发展目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